requestId:6885332b6d21e5.79180675.
主品牌活動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四川廣元,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年第42場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內容是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的有關情況。出席發布會的嘉賓有:
河北省灤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于山同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 李為民同志;
四川省廣元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袁明勝同志;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健康委主任 張豐忠同志;
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前河劉村“第一書記” 趙憲陽同志;
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
2019-11-07 09:00:17
主持人:
2018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共同發布了《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9年5月,我們在大圖輸出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召開過專題發布會,介紹了河南、廣西、貴州的優秀實踐案例。時隔半年,各地又不斷摸索和總結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下面,就請五位嘉賓為大家介紹情況并回答各位的提問。
首先,請河北省灤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于山同志,為大家介紹灤平縣推進貧困地區健康促進有關情況。
2019-11-07 09:01:26
于山:
尊敬的各位領導、新聞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里給大家介紹灤平縣健康促進縣建設工作情況。 灤平縣地處京承走廊之間,總人口33萬,是國定貧困縣。2017年以來,大力推動健康促進工作,探索形成了“十有五進六到位”的工作模式,著力建設“健康灤平”。
一是強化“十有”建設,筑牢建設基礎。按照“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縣委、縣政府強化頂層設計、高站位布局推進,通過建設有一套完整的健康促進工作舞臺背板網絡、有一支健康專家委員會隊伍、有一支健康引導員隊伍、有一支健康指導員隊伍、有1萬名健康志愿服務者、有200支健康文化體育健身隊伍、有200個健康服務場所、有500個健康活動場所、有300個健康宣傳陣地、有5種健康促進宣傳平臺,打造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健康促進工作格局,切實解決了誰來干、怎么干的問題,為健康促進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開展“五進”行動,全方位推進建設工作。采取培訓、動員、引導、活動等方式,引導廣大職工、居民、學生積極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機關、企業、村(社區)、家庭建設活動。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推行“工間操”制度,組織開展登山、拔河、乒羽賽以及演講比賽、戒煙競賽等健康主題活動200余次,2萬多名職工積極參與。在學校,推行“陽光大課間”制度,將學生體育成績納入中小學生期末考試范疇,并開展系列家校互動等健康活動,幫助孩子掌握科學健身方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在城鄉社區,加強環境整治,建設文化廣場和健康活動室、健康小屋。大力弘揚健經典大圖康文化,開展“送戲下鄉”、“我愛我家 德潤燕趙”親子行、廣場舞大賽、民間花會比賽等大型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家庭,將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融入到家風、家教、家訓中,采取健康講座培訓一批、入戶宣傳動員一批、村里廣播引導一批、開展活動帶動一批的方式,進行廣泛的群眾動員,激發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健康村、健康家庭建設熱情。
三是抓實“六到位”,確保建設效果達標提效。加大投入,資金保障到位。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審查制度,政策支撐到位。利用多種平臺、多種手段普及健康知識,宣傳倡導到位。將健康促進與城建、扶貧攻堅、社會管理、普及傳統文化等相結合,健康環境建設到位。定期督導與專項督導相結合,工作落實到位。抓健康素養提升,建設效果到位。通過健康促進縣建設,居民對健康飲食、科學運動、慢病防治等方面的認識明顯提高,有病亂投醫、醉酒酗酒、公共場所吸煙等陋習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觀,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日漸養成,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項目實施初期的12.7%提升到17.9%,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健康基石。
健康促進永遠在路上,我們將聚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全力打造環首都國家級康養休閑基地,與大家攜手邁向健康灤平、健康中國包裝設計。謝謝大家!
2019-11-07 09:01:記者會51
主持人:
謝謝于縣長。
下面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同志介紹發揮醫院作用助力三年攻堅行動的做法和經驗。
2019-11-07 09:15:43
李為民: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部署在中國西南的國家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堅持“科學訂計、分類指導、按需施策”的原則,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中以“三個聚焦”為著力點,謀方略、出真招、見實效,初步探索出一套提高貧困地區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科學長效機制。
一、聚焦地域需求,“一域一措”精準發力
在健康扶貧工作中,我院結合不同地區居民的普遍健康問題和需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例如,馬邊彝族自治縣地處山區、交通閉塞,交通傷、高墜傷等骨科創傷多發。我院精準幫扶馬邊縣人民醫院創立首個三級學科—骨科,圍繞創傷急救開展14項區域新診療技術,使70%以上的骨傷患者在縣醫院就能得到有效救治。甘孜州石渠縣是包蟲病患病率超過12%的偏遠高海拔藏區,我們針對這一地方病組建了肝臟外科、超聲科、血管外科等15位專家的肝包蟲病多學科團隊,定期赴石渠開展篩查診治和防治培訓,包蟲病手術從2008年僅20臺次增長至2018年近600臺次/年,并通過“在線+在位”兩種模式為當地培養了可以獨立完成復雜包蟲病手術治療的醫護團隊,使90%的包蟲病患者治療不出州,打造了覆蓋居民全生命周期包蟲病防治的“華西模式”。
二、聚焦能力提升,培養基層“健康衛士”
在為貧困地區“輸血”的同時,我們也積極提升其“造血”能力,將基層醫院打造成健康服務和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針對馬邊縣域內醫療水平薄弱的現狀,我院選派院長、副院長、學科專家長期駐點馬邊縣人民醫院,以技術指導、管理培訓、人才培養的“組合拳”進行學科幫扶;通過“請上來、走下去”的“雙組團”模式進行臨床適宜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支群眾高度信任、“帶不走的隊伍”。在短短兩年間醫院開創了10余項新診療技術、打造3個四川省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最終讓這所有著75年歷史的縣級醫院成功創建二包裝盒級甲等醫院,成為馬邊彝鄉群眾最值得信賴和托付的“健康衛士”。另外,我們在積極參與健康扶貧的同時,也向對口幫扶地區派駐了駐村干部,為村民服務。
三、聚焦體系構建,打造健康促進“四梁八柱”
針對當地多發疾病,建立以提高覆蓋率和有效率為目標的規范化防治體系,讓疾病干預和健康教育真正進鄉村、入家庭、到個人。在艾滋病多發的涼山州昭覺縣,通過派駐掛職副院長、多學科專家團隊駐點幫扶和行政后勤重點保障等方式,建立起適合當地艾滋病防治的“三級組織、五位一體”的綜合幫扶工作模式。在全省醫療機構率先建立艾滋病“個案管理”,充分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失訪率;建立村—鄉—縣—州—省五級管理和培訓體系,通過“在線+在位”方式對各級機構開展規范性防治培訓。短短2年時間,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治療覆蓋率由39%提升至89%,抗病毒治療有效率由71%提升至86%,母嬰傳播率由7.12%降低至4.43%。此外,為了進一步鞏固昭覺地區艾滋病防控的成果,四川大學組建了艾滋病防控的綜合研究平臺,華西醫院也將成立“華西-昭覺艾滋病研究所”,這些強有力的舉措將繼續推動對昭覺地區的幫扶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在各級黨政帶領下,繼續深入推進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為健康扶貧積極貢獻“華西智慧”和“華西力量”。謝謝大家!
2019-11-07 09:16:03
主持人:
謝謝李院長。
下面請四川省廣元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袁明勝同志介紹開展“健康細胞”建設、提升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情況。
2019-11-07 09:16:43
袁明勝: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在這里我非常高興地把廣元“健康細胞”建設的情況作一簡要介紹。近年來,廣元市按照國家和省衛生健康委《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的要求,以“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體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強化醫療保障水平”為核心,全面開展了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創建和健康明白人培養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已有248個鄉鎮衛生院、739個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標,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創建健康村494個、健康家庭6AR擴增實境8872個,培養健康明白人14.4萬人,農村群眾發病率明顯降低,健康素養普遍提升。
2019-11-07 09:18:22
袁明勝:
我們所說的健康細胞,就是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健康家庭標準就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習慣好、身體好、環境好、家風好,“五有”就是每個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簽約醫生服務、有應急小藥箱、有健康勞動力、有無公害種養殖業。健康村的標準是“六個好”,就是健康教育開展好、健康家庭創建好、醫療衛生服務好、環境衛生整治好、綠色產業發展好、村風民俗形成好。
健康細胞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重點通過建立活動佈置四大工作機制進行推動。
一是黨政主導。由黨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落實組織保障、政策保障、經費保障,每年初制定年度創建方案,實施目標管理。各縣區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創建實施主體,形成了縣、鄉鎮、村組和家庭“四級共建”的創建機制。
二是行業牽頭。由衛生健康部門綜AR擴增實境合協調,制定創建標準,開展業務指導,實施考核評估和表揚命名授牌。整合市縣鄉(鎮)村四級醫療人員組建了健康服務團隊開展上門服務,實現了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和科學治療。
三是部門協作。我們堅持把健康家庭、健康村創建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廁所革命、醫療服務、文明建設、環境整治等工作統籌推進,有效整合醫保、民政、財政、殘聯等部門資金資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貧困醫療救助機制。除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全市各縣區還建立了農村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有效阻擊農村困難群眾患重特大疾病經濟陷入困境而致貧、返貧,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是群眾參與。群眾是健康細胞建設的主體,群眾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創建成效,我們引導和支持各縣區開辦健康知識大講堂,積極發動和組織群眾廣泛參與,努力為每個家庭培養一名“健康明白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在健康細胞建設中的獲得感。
2019-11-07 09:33:06
主持人:
謝謝袁主任。
下面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健康委主任張豐忠同志介紹健康教育進學校的做法和經驗。
2019-11-07 09:33:48
張豐忠:
經典大圖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對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關心支持,下面我就健康扶貧進校園行動做一簡要介紹。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總面積8169平方公里,轄7縣1市,總人口241萬,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3年底全州貧困人口56.32萬人,貧困發生率32.5%,預計到2019年底貧困人口4.6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9%。
臨夏州共有中小學校905所,在校學生43.2萬人。2019年臨夏州把健康科普知識宣傳作為衛生健康十項重點工作之一,重點在全州中小學全面開展健康科普知識進校園宣傳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9-11-07 09:34:25
張豐忠:
一、部門聯動,建立完善工作機制
由衛生健康部門牽頭,協調教育、扶貧、婦聯、廣電等相關部門制定了《臨夏州健康中國行實施方案》,把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列入重點工作任務。衛生健康、教育部門制定健康促進學校創建、健康科普知識進校園工作實施方案,把近視防控、傳染病防治、自救互救等作為校園健康科普的重點內容。建立由衛生健康、教育等相關部門57名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共同組成的健康科普知識巡講專家庫,建立了人才資源共享機制。
二、“五進”并舉,推進健康促進學校創建
一是邀請省級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專家進校園,開展巡講活動。二是組織州內中醫專家進校園,開展“健康臨夏·中醫先行”健康教育巡講活動。傳播預防為主,中醫治未病理念,開展健康小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手拉大手共建家庭活動。三是持續推進 “百千萬工程”進校園,開展基層中小學校科普巡玖陽視覺講活動。州縣鄉健康科普小分隊分別在基層中小學校開展巡講,傳播健康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及家長的自我保健意識。四是組織州縣鄉健康教育機構科普專家進校園,開展健康促進和教育活動。針對中小學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的不同特點,開展平面設計衛生健康知識科普巡講,發放健康科普宣傳品策展、調查小問卷等。五是組織眼科專家進校園,開展眼健康科普活動。開展近視防控、愛眼護眼知識科普活動,開展眼底檢查、視力監測、傳授近視防控小技道具製作能、發放眼健康宣傳品,有效增強了師生家長科學愛眼護眼意識。
截至目前,已在全州662所中小學開展了健康巡講活動,占學校總數的73.2%,受益學生32.3萬人,占學生總數的75%。共發放宣傳資料73萬份,開展巡講1260場次,受益師生32.3萬人。通過健康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全州中小學校健康環境、無煙環境、合理飲食等學習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應對學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管理機制得到完善。
介紹完畢,謝謝大家!
2019-11-07 09:37:23
主持人:
謝謝張主任。
下面請河南省新鄭市觀音開幕活動寺鎮前河劉村“第一書記”趙憲陽同志介紹駐村推進健康促進、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2019-11-07 09:37:48
趙憲陽: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前河劉村以“美麗、富裕、健康、文化、平安、和諧”為發展目標,在健康促進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建設一個健康小屋,把村民健康管起來
我們依托村衛生所建設健康小屋,配備了健康一體機、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可以完成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十余項檢測,村民可以自助打印或手機掃描獲取結果,我們可以根據后臺存儲數據對村民健康狀況進行分析,提升了健康管理水平。遠程門診、遠程心電檢查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和鄭州人民醫院等省城大醫院的專家直接互動。沙畫、古裝劇、動畫片等生動形象的健康科普視頻讓村民看得懂、喜歡看,健康書柜近千冊醫學科普刊物供村民隨時借閱。平衡膳食寶塔、限油壺、限鹽勺,讓“三減三健”科普教育更易被群眾接受。前河劉村健康小屋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服務群眾5萬余人次,既提升了診療水平,也提升了健康管理水平,加強了對多發疾病的干預,成為基層群眾同大醫院專家溝通聯系的新橋梁。據我所知,截止到目前,這樣的健康小屋我們鄭州市已經建了109個。
2019-11-07 09:38:18
趙憲陽:
二、開通一個大喇叭,把健康教育做起來
“大喇叭”是農村傳統的學習宣傳陣地和獨特的風景,我們增設了《說健康》等欄目,每周二、周四上午10點準時播出,每期半個小時,安排一名有醫學背景的駐村干部和村醫就村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進行宣傳,并廣泛收集大醫院專家的健康科普音頻進行播放。目前已經播出200余期,16萬群眾從中受益。這兩個播音員也成了村里的名人。我們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美麗鄉村前河劉”,定期推送健康科普知識等信息。我們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了健康活動室,開辦了健康教育大講堂,每季度邀請省城專家義診,每月邀請專家講課、培訓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健康大講堂已累計開辦20余期,接受培訓人數達10000余人次,全村村組干部和部分群眾都能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村里還修建了文化廣場、健康步道,在墻體上彩繪了健康素養66條,在主干道上和健康小屋門口設置醒目的健康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換內容,多措并舉,為村民提供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服務。
2019-11-07 09:53:45
趙憲陽:
三、每家培養一個健康“明白人”,健健康康奔小康
河南全省推行了健康促進“321”工作模式,其中有一項就是每家培養一個明白人。我們村讓每個家庭選一個有文化、明事理的人當健康“明白人”,對“明白人”進行指導和培訓。“明白人”對家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進行指導和監督。我們還有一家一張明白紙、一家一份實用工具、一人一份“健康教育處方”。關口前移,把村民“有病治病”的觀念轉到了“沒病防病”。我們還在全村評選了20戶(首批)健康家庭,現在有更多家庭正在積極創建。
兩年來,通過我們全方位的不懈努力,村民的健康意識、行為人形立牌習慣和健康水平都有了極大提升,很大程度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幫助前河劉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我的介紹完畢,謝謝!
2019-11-07 09:54:23
主持人:
謝謝趙書記。
剛才五位嘉賓從市、縣、村及醫院等不同層平面設計面,介紹了健康促進助力脫貧攻堅的具體做法。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的主題進行提問,按照慣例,提問前,請大家通報一下所代表的媒體。
2019-11-07 09:54:50
中國青年報:
各位領導好,我是中國青年報記者,想問張主任一個問題,就是您剛才介紹了健康教育進學校方面的工作措施,想問一下我們臨夏州這邊除了把學校和學生作為重點以外,在貧困地區健康促進方面還有哪些具體措施?
2019-11-07 09:57:42
張豐忠:
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對我們臨夏州健康教育事業的關心關注,我從四個方面把我們這方面的制度做法給各位朋友交流和介紹。
第一是我們建立了工作機構,在機構改革中,我們在各級衛生健康服務機構加掛了健康教育的牌子,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從而確保有處干事。
第二是組建了工作隊伍,我們各級機構都成立了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領導小組,組建了57名副主任以上醫生組成的健康科普專家庫,成立了142個科普的宣教小分隊,不定期的進家庭、進校園開展健康知識的宣講,以此來確保我們有人干事。
第三是落實了工作措施,主要是通過搭建了四個平臺,來進行落實。第一個平臺是宣傳平臺,在我們州電視臺和臨夏民族日報都開辟了健康臨夏的教育專欄,開通了臨夏教育健教微信公眾號進行固定的宣傳教育。第二是宣講平臺,我們利用居民健康素養基線調查的機會,進家庭、進校園,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第三個平臺是創建平臺,就是開展健康促進的建設活動,目前我們已經建設國家級健康促進縣1個,正在建設1個,健康學校、健康社區的建設,我們正在有序推進中,年底我們還計劃進行評估驗收。第四個平臺是陣地平臺,我們主要在農村開展建設健康文化墻、健康沙龍,還有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這三件事。通過這四個平臺的搭建,我們確保了“怎么干事”這個問題。
第四個做法是我們建立了工作機制,主要我們建立了兩種機制,第一種機制是聯系協調機制,我們教育、扶貧、婦聯、民政、廣電等相關12個部門形成了工作聯席機制,按照各部門的職能分別賦予健康教育不同的工作任務來進行推進,并且我們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協調會議,解決推進落實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種機制是經費保障機制,我們各級財政對健康促進教育的工作經費和日常保障列入了財政預算,千方百計全力支持這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我們通過這四項措施來推進健康教育促進工作。
我的介紹完畢,謝謝。
2019-11-07 10:14:53
中央電視臺:
我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問趙書記,您剛才提到健康是我們村里面未來的一個發展目標之一,我想請問您健康促進工作在脫貧攻堅當中,您認為他發揮了什么作用,您作為一個駐村的書記,在未來工作當中怎么把促進工作融入到您的工作當中?
2019-11-07 10:15:46
趙憲陽:
感謝您對第一書記群體駐村工作的關心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句話我感受最真切,在駐村走訪當中我們看到有的家庭原本生活還可以,卻因為一人生病全家貧困,四處借錢,還忍受貧困的折磨,在他們身上體現不了大圖輸出獲得感,更體現不了幸福感。參展村里存在抽煙酗酒,久坐打牌,垃圾亂倒,毛巾混用等不良習慣,這些都是我們奔小康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我們在創建健康村、健康家庭的過程當中,最難改變的就是村民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很多村民常年沒有健康經典大圖體檢的意識,常常是小病忍一忍,拖成大病才去醫院看,為做好健康促進工作,我們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健康促進活動,如舉辦集黨建與健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聯歡會,組織以“全民健身促健康,全民健康促小康”為主題的運動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